资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科技 » 正文

河池360资讯平台“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十八洞村》受好评:兼具时代主题与艺术深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9日  浏览次数:337
河池360资讯平台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十八洞村》受好评:兼具时代主题与艺术深度

  新华社记者白瀛

  王学圻、陈瑾领衔主演的“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十八洞村》自10月12日在全国上映以来,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专家指出,影片通过兼具时代主题与艺术深度的镜头语言,展现出湘西乡村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村民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引发人们对于如何脱贫和怎样才是真正脱贫的深度思考。

  苗月编导的《十八洞村》以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为原型,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和杨家兄弟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打赢了一场脱贫攻坚战的故事。

  武陵山深处的十八洞村是个纯苗族村寨,2013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不少人家唯一电器是电灯,泥巴糊的墙四处漏风。近年来,当地通过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的精准扶贫,初步形成了猕猴桃、手工艺加工业、文化旅游业等支柱产业,2016年人均纯收入已达8313元。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日前在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2015年至2017年调查的中小成本文艺片(含主旋律影片)中,《十八洞村》满意度仅次于今年春季档上映的《八月》位居亚军。

  调查报告称,影片打破了传统的主旋律宣教性的叙事框架,既以人民的视角塑造了大写的当代农民形象,又艺术化地再现了诗意田园,多层次的人物群像、纯净的文艺气息,令人耳目一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日前在京主办的研讨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十八洞村》的诞生拥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明确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文艺思想。

  “主人公杨英俊讲扶贫战役该如何打,不能丢‘杨家将’的脸,就是从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一直繁衍过来的,是对中华文化立场的坚守,体现出影片艺术创造的视野广度、精神力度和思想深度。他说。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汉文说,《十八洞村》是新时代思考城乡关系的一部电影精品,用唯美的电影语言解答了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大命题,把握了时代脉搏,承担了时代使命,聆听了时代声音,回答了时代课题。

  “与此同时,影片还借助大量抽帧、转场、航拍等手法,将湘西苗寨田园牧歌般的诗意画境展现在银幕上,用鲜活的生活气息创造出浓厚的质感。”他说。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边国立说,片中由王学圻扮演的退伍军人杨英俊一角让人过目难忘,他是支撑整部影片的强大精神内核。“带领村民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杨英俊虽然表面上缺少闪亮的高度,却更加扎实地扎根于这片土地,代表了国家经济全面转型后,更为广阔的新时代环境下更有力度的军人形象。”

深圳桃源劳务派遣公司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行业资讯 (55150) 社会百态 (47768)
娱乐体育 (4707) 便民信息 (21550)
电子商务 (3723) 数码科技 (4625)
家用电器 (4723) 金融理财 (3052)
建材家居 (2834) 机械化工 (2888)
电子电工 (3010) 服装饰品 (2765)
农业纺织 (2816) 创业商机 (3527)
点击排行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 姑姑网站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