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河池兼职 » 正文

河池360资讯平台“三北”:绿色乌兰的一个起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1日  浏览次数:346
河池360资讯平台

  生态观察

  40年前,东西横跨近9000里,担负北拒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内保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南护北京、天津等要地的“中国的绿色长城”——“三北”工程正式启动,由此拉开了共和国生态建设的序幕,其规模和速度超过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原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国际上被誉为“生态工程世界之最”。

  “三北”防护林工程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工程规划期限为70年,分七期工程进行,目前正式启动第四期工程建设。

  在这一工程的总体规划中,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大于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

  在八大沙漠中就有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年初,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随着生态保护和重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减少2.82万公顷,“三北”防护林工程功不可没。

  据了解,截至目前,柴达木盆地已完成造林种草、封沙育林17.8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达到143.56万公顷;并且建立起了柴达木梭梭林、可鲁克湖托素湖、格尔木胡杨林等自然保护区和乌兰县哈拉哈图国家级森林公园。

  “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从1979年到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

  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我省沙化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艰巨的地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占全省沙漠总面积的75.6%。

  40年弹指一挥间,三北工程在防沙治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春节期间记者在柴达木盆地的乌兰县采访,县林业局负责人吴振山是个老林业,他介绍:发源于铜普山西麓的都兰河像一条银色的飘带从县城东面蜿蜒南去,由这条河及河流而建的都兰河水库灌溉着全县8万亩农田,三北工程的首期工程就在都兰河的东北岸泉水湾实施的。距县城25公里铜普山脚下就是察汗诺湿地和哈里哈图森林公园了。

  察汗诺,蒙古语,意为银色的湖,这是乌兰最大的一片湿地。哈里哈图,也为蒙古语,意为松树生长的地方,总面积5170.5公顷,是柴达木盆地中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之一。这样的原始森林在柴达木乃至青海省已经很少见了,主要树种由祁连圆柏、青海云杉等树种组成,树龄高达300到500年。

  地处柴达木东大门、青藏公路与青新公路交汇点上的茶卡,这个不足千人的小镇旅游业着实红火,每天接待游客2.5万人次。有其必然性,这个面积105平方公里的盐湖可直接食用的盐储量达4.5亿吨以上,能供全世界人口食用100年之久,因此被评为全国惟一盐湖类国家AAA级景区。乌兰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封山育林项目主要就在茶卡盐湖周围及乌兰县和都兰县交界的沙柳河北岸,以及距县城20公里的柯柯盐湖四周,西接德令哈,南连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多少年来,治沙人的脚印印满这里的沙丘,树木林草在这里变得坚挺、扎实。那一小块一小块绿洲,是“三北”工程的标志,是沙漠中的希望。

  如今,经过“三北”工程5至7年的防护,植被逐渐开始恢复并进入国家公益林保护范围,到今天这里封山育林面积达到1.95万公顷。

  吴振山深有感触地说,全县森林覆盖率在短短的几年内从12.28%增长到目前的16.62%,都得益于国家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实施,而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乌兰县生态建设的一个绿色起点。

  这几年随着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项目的实施,乌兰县公益林保护面积从2004年的85066.7公顷增长到267926.7公顷,林地面积达到662333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1.1%,森林覆盖率居海西州首位,达到16.62%。

  青藏铁路、315国道乌兰段地处流动沙地前沿,以风蚀、风积、风沙流、沙尘暴等形式的荒漠化危害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三北”工程实施启动以来,在省、州业务部门和国家三北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这个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发扬“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三北精神,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实现了由单纯的造林生产向生态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由生态型防护林体系向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由生态型防护林体系向生态景观林体系建设转变三个阶段的跨越,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强化了全社会的生态绿化意识,使“三北”工程成为乌兰县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据了解,乌兰县从2001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范围涉及全县四个镇。到现在,建设区完成总面积23940公顷,其中完成人工造林4440公顷,封山育林19500公顷。全县三北防护林工程共完成投资2849.62万元。

  “十二五”以来,乌兰县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之路,持续推进全县生态环境改善,先后完成荒山造林1666.6公顷,封山育林1333.3公顷,青藏铁路、315国道绿化带及城镇景观林带、村庄“四旁”种植绿化,由点及面辐射开来,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6.62%,比“十一五”末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尤其是随着一批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农牧民群众从保护生态林业中直接获益2000余万元,22个新农村绿化工程的完成,受益群众达7500户、29800余人,为乌兰向生态大县、生态强县迈进增添了巨大的潜质和能量。

  这两年乌兰县以防风固沙、绿化、美化交通沿线为核心,在铜普镇至柯柯镇315国道两侧及青藏铁路沿线实施防护林治沙工程,直播造林78.7公顷,乔灌混交林113.1公顷,新建网围栏2.35万米,工程治沙134.3公顷,完成国道绿化近50公里。公路、铁路两旁及夹缝已经形成了一道道青杨、新疆杨和柽柳构筑的长达50公里的绿色通道。

  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分别由德令哈、都兰、乌兰县的3大块相对独立的区域组成,总面积37.34万公顷,其中乌兰分区面积达86533公顷,占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的23.2%,素有“青海月牙泉”之称的金子海就在保护区内。

  金子海,蒙古语名字:阿力腾布拉格,意为金泉汇成的湖,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金子海却被数万亩黄沙簇拥和包围着,站在湖边远眺:湖的西边与北边全是连绵起伏的沙梁,东边也是黄沙相连,但湖岸边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南边则是6666.7公顷的沼泽,如今,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及国家公益林项目也延伸到了这里,181600公顷天然草原实现禁牧。尤其一提的是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这个距县城所在地希里沟镇15公里、面积6693.25公顷的湖泊湿地公园,经过两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投资800万元。

  乌兰县在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各项基础设施,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展梭梭树嫁接肉苁蓉的实验,试种肉苁蓉人工接种100公顷、14万穴,试种肉苁蓉人工接种1500亩、14万穴。目前,已长出地面肉苁蓉360余穴,初见成效。而几年前开始红火的枸杞产业显示出一年胜似一年的强劲发展势头,目前,枸杞林面积近3333.3公顷,枸杞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可以说生态林已成为该县农牧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这对于地处荒漠地带的乌兰县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

  面对未来的生态建设,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局长唐生林信心满满:力争到2020年增加有林地面积1.333万公顷,消灭3.333万公顷荒山,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再增加2个百分点,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杰拉)

  生态故事

才华力的环保“三步走”

  买手套、订编织袋、找大褂……再过几天就是正月十五了,这两天才华力忙着准备十五过后,要组织700多人去捡拾垃圾的事。他要提前备好这些东西,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两年前,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草大板村的才华力还是个地地道道的牧民,家里有草山有牛羊。但是现在才华力的身份变成了祁连县黑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协会的副会长,也是村里生态管护员。

  “我以前也知道草山是牧民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要保护好它,知道这个理儿但是行动起来难。”才华力说,就在2016年,才华力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转变,也坚定了才华力保护生态的决心。

  “2016年,有干部来家里,因为我们家的草场退化严重,他们问我愿不愿在这些草场种树然后实行禁牧,国家会给我一定的补偿,当时我想了一夜,我不能太自私,得想想子孙后代,第二天我就决定要把家里的47公顷草场全部种上树。”

  这是才华力在生态保护上走出的第一步,草山上种上了树,家里养的羊从500多只减到了100多只,三十多头牛也只剩了几头奶牛。

  拿着卖牛羊的钱,才华力和家人搬进了县城的楼房,“这样一来孩子们也可以接受到好的教育,我自己就近地打个临工也方便了。”脱离了原来了生活,才华力踩在环保路上的脚印却越来越多了。

  2016年习***在青海视察时提出了“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这使得才华力对环保生态有了更多的想法。“德科日,咱们有时间了就去捡垃圾吧。”有了这样的想法,才华力和他的朋友德科日开始行动,抽空就会去黑河源头捡垃圾。这是才华力才在生态保护上迈出的第二步。

  两三个人捡垃圾只是杯水车薪,起不了什么大作用。“成立环保协会,把周围乡镇的牧民都组织起来。”去年7月才华力和4个朋友一起发动身边的人,成立了祁连县第一家由当地牧民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黑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协会,协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700多人。这是才华力在生态保护上走出的“第三步”。

  黑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协会在祁连县的默勒镇、峨堡镇、阿柔乡等乡镇都有分会。协会刚开始组织大家开展环保行动的时候,使用的工具都是由才华力几个人花自己的钱购买的,而且捡垃圾的过程中,每天的中午饭,也是靠才华力他们提供,一年下来这些钱才华力他们就要花好几万元。

  为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才华力他们在今年年初还组织了一场运动会,邀请周边村子的农牧民来参加。比赛之余,才华力和同伴们给大家讲环保知识,动员大家都参与到保护黑河的行动中,让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住在县城的扎西东宝,本来觉得环保离自己很远,但是去年自从在微信上看到才华力他们在河里、路边捡拾垃圾,就主动参加了进来,只要有环保活动,扎西东宝会早早地开车到组织地点等候。

  才华力希望协会的环保行动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捡垃圾上,买草种、树苗……今年他计划协会有更多的环保治理内容。(丁玉梅)

深圳莲花劳务中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按分类浏览
行业资讯 (55150) 社会百态 (47768)
娱乐体育 (4707) 便民信息 (21550)
电子商务 (3723) 数码科技 (4625)
家用电器 (4723) 金融理财 (3052)
建材家居 (2834) 机械化工 (2888)
电子电工 (3010) 服装饰品 (2765)
农业纺织 (2816) 创业商机 (3527)
点击排行
深圳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派遣 姑姑网站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